一.以谣传谣

二维码的使用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,遍布各行各业,使用方式也是千奇百怪。

在这样的热潮环境下,有些想了解了解技术来龙去脉的网友就开始在网络上搜索“二维码是谁发明的”。

搜出来的结果什么都有,很难找到真正正确的答案,其中90%的文章都将二维码作者指向一个叫“原昌宏”的日本电气工程师。

这种不溯源,不深究的话题,一个人发发也就算了,不知道哪来的营销号复制一下就再发一次,像一个矩阵一样,铺天盖地的假内容。多到连ai都认为他们说的是对的,想要溯源真正的作者或开发团队变得极为艰难。

二.求证

早些年看过一篇文章,介绍了原昌宏开发QR码的由来,以及二维码的真正开源商用的过程,但在铺天盖地假内容营销文的攻势下,已无从寻找。

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,原昌宏并不是二维码的开发者,他只是二维码其中一种样式的开发者,即QR码的开发者,这种观点在开发者圈子内为主流。

目前一些平台上能查到的最早信息是二十世纪中叶的一维码,来自德国(也有说美国)的研究人员开发,后被大量运用到商业和工业中。

后来因为工业发展带来的商品数量暴增,一维码逐渐不够用了,于是就有人根据一维码的基础,开发了容纳信息量更多的二维码。

1987年,David Allair博士研制、Intermec公司推出了第一个二维码——Code49

但是很明显,这种二维码格式并不够直观,于是某一个美国大学的实验室团队(宾夕法尼亚大学?或者加利福尼亚大学,依稀记得一点点)设计了一种带点阵定位的二维码技术,并且向全世界开发者征集外观设计方案。

QR码就是其中的一种设计方案。

三.对技术的不尊重

尽管还有像我这样记得一些的人坚持为真正的开发者证明,但在互联网上,不管是中文互联网还是英文互联网,充斥着“二维码的发明者是原昌宏”这样的言论,很难甚至于几乎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开发人员信息。

假如有些许蛛丝马迹还能查到,也许我不会去说什么,也不会写这篇文章,但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原昌宏,多少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了。